花生中后期怎么管理
1、合理浇水:花生进入花针期和插秧期时。我们必须小心控制种植园的水分含量。
土壤最大持水量保持在25%左右,以沟灌为主,不宜漫灌。
避免田间水分过多,导致花生茎叶伸长、果实腐烂。
花生种子成熟期间如遇干旱,需适量浇水。
膨大期花生需水量明显增加,但又怕涝、烂果。
因此,如果下雨,要及时扣水。
特别是土层厚、地势平坦的地区,更要注意防止径流。
2、适当施肥:花生中后期,其茎叶生长速度较快。
另外,随着植物开始开花、产生很多针叶、果实长大,果实在土壤中生长,对养分的需求自然会增加。
此时,如果叶色呈淡黄色,叶脉呈绿色,应及时补充氮肥。
每亩施氮肥18公斤左右。
植物生长不良和叶子如果出现绿色卷曲,应施用适量的磷酸二铵。
如果根系功能不好,应以钾肥为主。
最后,如果植物生长速度慢,壳排空率高,应及时补钙。
3、控制茎叶生长:花生中后期; 要控制植物茎叶的生长,防止茎叶过度生长。
因此,在晴天踩苗时,应践踏主茎,但要注意不要踩断。
缩短植物与地面的距离,达到防草促根的目的。
然后,当花生主茎长到38厘米左右,日生长超过1厘米时,在叶片上适量喷施多效唑、二甲胺等药剂,防止叶片早衰,保证正常生长。
花生。
4、培土除草:培土的主要目的是加厚土层,提高农作物入土开花结果的时间。
以封垄、部分果实入土时栽植为宜。
在耕种土壤时每十天左右施两次粪肥,将枝蔓拉至花生植株两侧,不压。
此外,花生种植中后期气温较高,导致降雨较多。
因此,杂草很容易横向生长; 它降低了田间的通透性,吸收大量的养分和水分,影响种子发芽,因此必须做好除草工作。
花生后期需要趟垄沟吗
花生后期管理的重点是防治病虫害,而不是进垄沟。花生生长中后期,主要关注叶斑病的防治。
由于病害多发生在植物生长的中后期,因此该阶段在补充养分的同时也应加强防病措施。
花生后期的主要害虫是毛毛虫等地下害虫。
该害虫会对花生根部造成危害,需及时防治。
蚜虫也是后期需要注意的害虫,当虫株率达到5%以上时,可以用10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40%氨硫磷乳油等喷洒寄主植物来防治成虫; 或用50%Phim乳油、40%异硫酸酯乳油、40%毒死蜱乳油等1000倍液倒入土堆内防治。
除化学防治外,还可采用物理方法和生物防治方法。
例如,用黄板诱捕蚜虫,或者利用天敌昆虫来控制害虫种群。
在防治害虫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有益生物,维护生态平衡。
花生管理还需要注意田间的通风和透光。
适当的通风透光可以减少田间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
同时,保持农场清洁,及时清除病株和杂草,也有助于减少疾病的传播。
综上所述,花生后期管理重点是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管理。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保证花生的产量和品质。
花生中后期怎么提高产量
此时夏花生的生长应该已经进入了生长的中后期阶段,这个阶段的管理也非常重要,因为它关系到花生最终能达到高产的关键时期,所以应正确完成以下管理要点。
适量水肥
要知道,花生进入生长中后期后,对肥水的需求量明显增加。
首先我们应该谈谈水的需求。
此时花生生长期需水量占整个花生生长期需水量的30%以上。
如果干旱导致花生产量减少,最好注意花生的生长和天气情况,然后及时浇水。
一般浇水时间为10:00或15:00漫灌水后。
如遇高温多雨天气,记得沥干水分,以免脱胶生根。
在肥料、水和施肥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
给犁沟施肥并用水冲洗。
栽培
授粉后,花生萼筒内会长出果针,果针在土下很快生长。
当花生针进入土壤时,就会发生这个过程。
这时需要做的就是培土,一般是在花生开花后20天左右,或者人工培土。
科学调控
此时花生生长中后期对水肥的需水量比较高,容易出现徒长现象。
此时可使用烯效唑、多效唑等生长调节剂进行喷施。
第一次是当花生株高达到35厘米左右时,土壤水肥条件良好,大量果针开始刺入土壤。
第一批果针达到小指大小。
第二批果针达到鸡嘴大小。
第二次是第一次检查结束后两周左右。
花生植株的高度约为40厘米。
病虫害防治
花生生长中后期主要病虫害有棉铃虫、幼虫、蚜虫、叶斑病、茎腐病、锈病等。
要及时防治病虫害,避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
2.5 三氟氯氰菊酯可用于花生结荚期的防治。
对于幼虫,可用500~700倍的沟液进行灌根。
喷洒拟除虫菊酯可以控制蚜虫。
花生叶斑病可用12.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每亩40~50克,兑水30公斤,喷2~3次,间隔10天左右。
花生锈病可用75%百菌清600倍液喷雾,用量每亩100斤左右,频率与叶斑病相同。
适时收获
当花生主茎的叶子开始变黄、落下,顶部只剩下四、五片绿叶时,成熟率就高了。
荚果达到80%以上,即可采收。
收获的花生水分含量高
综上所述,花生生长中后期有几个管理要点。
这些环节在招聘管理过程中不能忽视,必须正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