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皮果树黄叶病防治及养护技巧

黄皮果树剪枝后出现黄叶病怎么办

黄果树砍伐后出现的黄叶病是缺锌、缺铁的表现,黄叶主要是土重、硬度、保水和空气流通不良,导致毛细根缺乏,甚至死亡。
对根部养分的吸收有显着影响,导致叶片缺乏营养,形成黄叶病。
有的叶子根绿、叶黄、叶缘白,严重时叶缘烧焦; 及时施用农药的具体要求如下: 1、黄皮果 黄皮果又名:黄子弹、黄皮、黄槐、黄大理石、王滩子。
拉丁名:Clausenalansium (Lur) Scales 是芸香科、酸属的鳞片植物。
叶、树皮、核均可入药。
2:生长习性 黄皮是一种耐寒果树,原产热带。
成年树每年长毛尖2-3次,有的一年长4次。
一般情况下,春梢在2月中旬开花,有的春梢不同时开花结果,夏梢在6月中旬开花,甚至有的秋梢在9月即可开花。
秋梢是来年主果的母枝。
2月开始萌芽,4月中旬左右成熟,花期20天左右,果熟期7月下旬至8月下旬。
三:栽培技术土壤要求黄陂喜肥沃、疏松、深厚、排水、灌溉良好的土壤。
土壤管理的重点是施肥。
黄皮果树一年应施肥3次,施肥以氮、磷、钾、镁为主。
第一次促花肥(大寒前后使用)是为了增加花芽的多样性和良好的开花效果,磷、钾1.0:0.5:0.8,全年施肥比例为1.0: 0.5:0.8。
第二次是强化果实,引入夏梢(果实解冻前使用)。
年的%。
第三次是增加秋梢施肥(采果后施),目的是快速增强树体强度。
秋梢恢复生长,数量和品质对结果非常重要,施肥量以总量的10%~45%为宜,有机肥如人畜粪便等配合使用。
配合氮肥、磷肥、钾肥。
氮的含量实际上增加了。
黄色的老叶通常表明缺镁的迹象。
施肥。
防治病虫害的同时,根部喷施0.3%硫酸镁。
黄陂喜土壤施肥,添加养分、筑土、保湿、抑制杂草,应定期施土肥和有机质肥料。
四、病虫害防治 1、黄皮炭疽病:黄皮炭疽病是农作物的常见病害,各发育阶段均可发病。
防治方法:(1)科学施肥、浇水,增强树势,提高植物免疫力,防止细菌感染。
(2)彻底清田,及时剪除病枝、病叶,处理烂果,减少越冬病源。
立即喷洒杀虫剂以保护新芽和幼果。
新梢萌芽初期和开花坐果期应及时施药。
药剂可以是70%噻虫嗪湿粉800-1000倍液,或50%甾醇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7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湿粉500倍液。
2、黄树胶病:(1)强化栽培管理。
适当施有机肥,保持适当的水分,增加树体强度,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同时培土除草,防止细菌性病害。
(2)及时施药,保护树干。
春季炎热多雨,及时使用农药保护树木很重要。
可用0.5%波尔多液或50%三菌灵或50%多菌灵600-800倍液喷洒,7天内2-3次。
(3)迅速处理病树。
如果已清除,请及时检查受感染的植物之后,第二天在伤口上涂药。
该剂可用波尔多浆(即500克硫酸铜、500克柠檬和20升水)配制,或涂敷50%碳肼湿粉100倍液,或70%硫哌奈湿粉100倍液。
(4)清除病株。
对病重或枯死的植株应及时清除,并集中烧毁。
将1:10柠檬硫磺粉涂于患处,可祛除病源。
3、黄皮尖腐病:俗称“死顶病”,发生于原产黄皮的地区。
防治方法:(1)冬季清理果园,清除病枝、病叶及杂物,并重度焚烧,减少病原菌。
(2)加强管理,及时减产,防止偏用氮肥,适当使用磷、钾肥,提高植物的免疫力。
(3)新芽长出后及时施药。
药剂可为50%多菌灵湿粉500~600倍液,或40%甲氨蝶呤500倍液,或70%托布津湿粉1000倍液,或硫磺胶体悬浮液300倍液。
4、黄煤灰病:(1)做好蚜虫、介壳虫等病虫害防治工作,减少虫源。
(2)加强排查,及时施用农药,做到早期防治。
药剂可以是300倍硫胶体混悬液、500倍40%甲氨蝶呤混悬液、或600倍30%氯氧化铜混悬液。
5、黄皮疫霉:(1)加强栽培管理,及时修剪,乱施氮肥,保证植株正常生长和通风透光。
(2)清理田间,及时剪除病枝、病果,减少病菌传播。
(3)及时施用农药防治。
防治该病,在黄皮花蕾期、幼果期和黄色时各喷施1-2次。
药剂可为40%乙基膦酸铝300倍液或58%锰锌600-800倍液或64%抗病毒硫酸500-600倍液。
6、黄皮木虱:(1)减少柑橘类害虫来源与其他芸香果树套种。
(2)加强管理,合理使用化肥,统一定植苗木,减少蔓延造成的危害。
(3)及时施用农药防治。
在给新芽喷漆之前和之后喷洒一次杀虫剂,以尽量减少对新芽的损害。
药剂为40%氨基磷乳油1000倍液,或40%奥托酯乳油1000倍液。
或20%美索杀乳油1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
7、黄介虫:(1)彻底清田,减少虫源。
(2)杀虫防治:春季生长季节重点施用杀虫剂,减少全年发病率。
药剂可用40%速杀800-1000倍液或40%磷铵1000倍液。
8、白蛾、蜡蝉:(1)剪去有虫的树枝,烧掉。
(2)了解若虫的孵化初期和累积危害消散前的化学防治; 药剂可为80%敌草酮800倍液或10%乐果2000倍液或40%乐果1000倍液。
9、黄皮蚜:(1)经常进行防治蚜虫检查,翅蚜移入园后进行杀虫防治。
无翅蚜虫。
(2)蚜虫外观光滑蜡状,施药时可在药液中加入少量柴油、皂粉、药粉等粘合剂。
药物可选用40%乐果乳油800-1000倍液或50%乙酰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
10、叶子黄皮:(1)做好冬季清园工作,剪除、烧毁有虫的枝叶,减少园内虫源。
(2)接种时及时喷施杀虫剂防治黄皮病。
要做好防芽工作,特别是春、秋季节。
药剂可为90%晶体敌百虫600-800倍液或20%敌百虫3000倍液或25%杀虫双液500倍液或2.5%敌百虫3000倍液。
11.甜菜夜蛾:(1)果园集约化,清除附近杂草和灌木丛,特别是抗杂草植物(即鸡粪藤)和成虫减少昆虫栖息地和害虫滋生地。
(2)幼虫早期喷药,降低成虫体力。
药剂可以是90%结晶三氯丰800-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20%速杀乳油2000-3000倍液。
(3)在出菇季节早期套袋,防止损伤。
12.红蜘蛛的秘密: (1)冬季清理花园,减少杂草丛生的昆虫来源。
(2)加强田间管理,多施有机肥,增强植物抗病虫害能力。
(3)及时施药,防止新梢、花芽萌发,减少对植株的影响。
杀虫剂的主要时间是春季和寒冷的秋季,此时白蚁幼虫出现。
药剂选择40%三氯杀螨醇1000倍液、53%三氯杀螨醇1500-2000倍液、40%三氯杀胶体悬浮液40倍1000倍液。
(4)利用生物防御天敌、防治害虫。
红蜘蛛有许多天敌,如​​天敌、螨虫、白蚁、粉蚧、花蝽和寄生真菌(枝藻)等。
13、星甲虫:(1)加强栽培管理,冬季认真清田,茎部涂白漆,减少虫源。
(2)手握。
成虫期组织人工捕捉,幼虫期根据破损部位用铁丝钩捕捉幼虫,或用棉球蘸敌敌畏等杀虫剂帮助封闭虫体,消灭幼虫。

五、主要价值及药用价值:黄皮果叶、果实、种子供药用。
有句话说“饿了吃荔枝,吃够黄皮果”。
果皮可以缓解胀气和腹胀,还可以缓解营养不良; 种子可以治疗疝气、蜈蚣咬伤和儿童头部受伤。

黄皮树为什么不开花?

黄皮树可能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 1、水肥不足:水肥供应不足,导致黄皮果树处于营养不良状态,或者施用氮肥过多,导致黄皮果树出现营养不良。
使植物的枝条疯狂生长,从而导致皮肤发黄。
果实不开花。
2、光照温度不当:黄皮树需要保证每天4小时左右的光照时间。
如果是花果期就要延长,花果期温度必须保证在20摄氏度以上。
不当的话不会开花。
3、土壤不适:土壤不适也是黄皮果树的直接影响因素之一。
种植黄皮果树的土壤需要具有疏松多孔结构、排水能力较好、透气性较好的土壤。
整体pH值偏向弱酸性。
盐碱、板结、僵硬、贫瘠的土地不能使黄果树开花。
精髓四、花芽贫乏:每年12月至1月,黄皮果树会逐渐分化出花芽。
如果果树生长发育旺盛,则在11月底为色情树喷洒一些聚咪唑,以催芽。
总之,黄皮树不开花的原因还不止于此。
如果以上建议不能解决您的问题,建议您咨询专业人士。

香蕉的生长习性是什么?

蔷薇科,为常绿草本果植物。
又称蕉、牙蕉。
学名是Musaspp。

香蕉的种类很多,大部分是原始野生品种Mu-saacuminata Colla和Musa balbisiana Colla的后代(A代表Mu-saacuminata Colla;B代表Musa balbisiana Colla的基因组)。
香蕉(AAA)是由尖香蕉(ABB)进化而来的三倍体,粉红香蕉(AAB)是两种野生香蕉的三倍体杂交品种。
大多数栽培的香蕉是三倍体,尽管它们的形态特征不同,但它们通常被称为香蕉。

原产地与分布

野生香蕉原产于以马来西亚为中心的东南亚(包括中国南方),自古就有食用果实。
当它四处传播繁殖时,它与长茎野生香蕉自然杂交。
这种杂种及其长期进化形成的三倍体最早在印度被发现,并记录在公元前5-6世纪的梵文叙事诗中。
中国对香蕉的记载见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的《三府黄图》,后来的《南子外物志》(公元63-83年) ),金。
《广志》等 据《齐民要术》(544)记载,六世纪以前香蕉在中国已广泛种植。

香蕉于五世纪从印度尼西亚经马达加斯加传入东非。
它首先在赞比亚河沿岸种植,后在五大湖地区繁衍,并逐渐移植到中非和西非。
据记载,葡萄牙人于1405年首先将香蕉引入西非加那利群岛,随后于1516年将香蕉引入中美洲加勒比地区。
16世纪又从新几内亚引入澳大利亚。

班坦、粉红香蕉及其烹饪变种香蕉(Pantain)均来自印度。
公元5、6世纪期间,逐渐通过阿拉伯国家传入非洲,另传入东非和中非。
由于它比香蕉更容易生长,并且含有更多的淀粉,因此逐渐成为该地区的主食。
18世纪仅在南美洲种植。

香蕉和大蕉分布于北纬30°至南30°地区,遍及104个国家和地区。
1988年,香蕉总产量达419.13亿吨,仅次于葡萄、柑橘类水果,居世界第三位。
用作食品的熟大蕉2397.1万吨,也超过了柑橘类水果。
主要香蕉生产国包括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厄瓜多尔、泰国、墨西哥、哥伦比亚、洪都拉斯等。
煮用香蕉的主要生产国有乌干达、哥伦比亚、尼日利亚、卢旺达、扎伊尔、加纳等国,叙利亚、秘鲁、多米尼加、科特迪瓦等国年产量也超过50万吨。

我国香蕉、大蕉的主要产区为广东、台湾、广西、福建、云南、四川等省(自治区,1988年产量达182.96万吨)。
珠江三角洲、广东尖江高原、台湾中南部是广东的主产区,在20世纪80年代初位居农产品第一。

特点

植物高1.5至4米,有多年生球形地下茎地上有厚实的假茎,紧紧包裹着叶鞘。
幼叶从假茎的中心长出并延伸到顶部。
当花芽形成花序时,花轴向上延伸并从假茎顶部缩回。
香蕉的地上部分开花结果后,逐渐干枯,地下茎抽出的吸芽继续产生后代。

香蕉无主根,地下鳞茎生出细细的不定肉质根,常2~4根并排生长。
鳞茎顶部生出的横根主要分布在地表。
层深10至30厘米。
球茎底部根部不多,垂直向下生长,深度可达1~1.5米。
幼根白色,老根淡黄色,质脆易折断,新分生根密布根毛。
幼根呼吸作用强,吸收肥料能力强。
亚热带冬季较冷,根系一般处于相对休眠状态。
球茎顶部的生长点不断产生叶子,长出20~24片大叶后,花芽开始分化,形成花序,是整个植株的养分储存中心。
假茎由多层盘绕叶鞘组成,叶鞘紧密盘绕,充当支撑物和导体。
叶子长而宽,通常宽75至130厘米,宽30至50厘米,整个叶延伸出假茎,下部开放,叶鞘逐渐退化为靠近基部的叶。
叶子。
乳芽围绕球茎产生。
一般从芽繁殖到开花结果需11~13个月。
假茎顶端绽放出无尽的佛花。
底部是雌花,中间是中性花,顶部是雄花。
每朵花都有一个管状花被片、一个游离花被片、一组由5个雄蕊或退化雄蕊组成的雄性器官、一个3室的子房和柱头。
不同的是,雌花的子房占雄花总长度的2/3,雄花的子房较短,花粉大多退化,子房; 长度为整朵花的1/2。
花轴分为数节,每节开有10至20多朵花,排列成两层,外面有叶状芽保护,称为梳子。
花段呈螺旋状排列在花轴上。
果实为红色浆果,栽培品种为单性结实,无籽。
大蕉和粉红香蕉偶尔会有坚硬的黑色种子。

香蕉整个生长期的生长温度要求在15~35℃之间,月平均降雨量不少于100毫米。
世界香蕉主产区年平均气温在21℃以上,降雨量1500~2500毫米。
亚热带种植区若遇到2.5℃以下的低温和连续阴雨,假茎就会开始腐烂,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在正常的霜雪条件下,叶子会变干。
大蕉和粉红香蕉具有很强的抗压能力,可以能承受-3°C的低温,并且耐旱。
香蕉和大蕉需要充足的光照,但烈日会使果实晒伤,因此应密植遮荫。
花园土壤应疏松肥沃,pH值范围为4.5至7.5,以pH值在6.0以上最为适宜。
营养条件与产量密切相关,花芽分化前营养充足,雌花显着生长,果冠数量和果实大小显着增加。

物种类型

根据形态特征和经济特征,结合Novman Willison Simmonds分类系统,可分为香蕉、大蕉和粉红香蕉三类。

香蕉

植株粗壮、开放,假茎黄绿色,有紫褐色斑点。
叶子长而宽,叶尖尖,茎短,幼翅常有紫色斑点。
果实小,呈弧形,边缘小,成熟时横截面近圆形。
没有种子。
其栽培面积最大,经济价值最高(图1)。

图1 中国香蕉品种较多。
主要是矮生蕉,是矮生蕉的变种。
它分为高、中、短3种。

高香蕉的主要类型有:①大而高的香蕉。
植株粗壮高大,高250-300厘米,茎周长85厘米以上。
叶稀疏,叶长,叶稍直,根丛粗壮。
果穗长,果大。
它耐肥、耐旱、耐湿、耐寒,但易受风害。
果轴和厚的花序梗。
一般来说,生产力更高。
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栽培品种。
②直到最后。
又称中腿矿。
株高约300厘米,茎周长约65厘米,底部粗,顶部细。
叶子又厚又窄又长又直,密密麻麻地簇生。
虽然穗段和果段稍短,但在肥水充足的情况下,果实数量较多,可获得高产。
但其抗寒、抗风、抗病能力较差。
是粤西重要栽培品种。
③ 用高脚踩地雷。
株高300-400厘米,茎周长70-80厘米。
展开时叶子稍下垂,叶片薄,叶鞘稀疏。
果穗长而宽,单果又长又粗。
种植需要高温和充足的肥水。
抗病、抗风能力较差。
④北焦。
株高250-350厘米,茎周长70-80厘米。
果实棱角分明,品质优良,但易发生丛集病害。
是台湾主要种植的品种。
其变种仙人掌蕉对束顶病的抵抗力更强,叶子更长更宽,但品质不如北方蕉。
高于高大的香蕉或高产量高,栽培较多。

中型香蕉包括:①大而短。
株高200-250厘米,茎周长75-85厘米。
叶子短而宽,叶片短,叶鞘间隔紧密。
果轴粗短,品质较好,耐风寒,产量不高。
②巴拿马。
该植物类似于一个短而粗而坚固的手柄。
树冠有棕色斑点,叶柄脉常呈淡红色。
树皮深绿色,厚而蜡质。
抗压能力强。
③矮墩采矿。
株高230-250厘米,茎周长65厘米左右,生长健壮。
荚果短,果实梳密。
果实个大,品质优良,抗逆性强。
在新开发的蕉区,此类香蕉较多。

矮生蕉包括:①天宝蕉。
植株高度为160-180厘米。
豆荚粗而短,叶子长且椭圆形。
果味甘甜。
它耐风,但不耐寒,产量一般。
②矮化香蕉。
粤东、粤西有不同品种,其中以潮安矮蕉最为著名。
株高150-170厘米。
荚果较短,果实稍小。
品质优良,抗压能力极强。
此外,还有广西的纳龙香蕉和云南的河口香蕉,均为矮生品种。
矮生香蕉适应性强,抗风能力特别好,常用于山区种植香蕉。

二战前,世界香蕉产区以大米歇尔为主要栽培品种,后来因该品种易患巴拿马病和叶斑病,逐渐成为矮化香蕉。
矮人达文盘); 更多 Valery 种植于中美洲的产区。
世界上约有 300 种栽培香蕉品种,其中约一半是体细胞突变产生的变种。
甜芽香蕉是中国矮生香蕉的变种,在夏威夷被称为中国香蕉。

图2 车前草植株(AAB)高大粗壮,不是很开放,有绿色的假茎。
叶子是深绿色的,尖端尖,基部几乎呈心形。
叶背面的叶鞘常被白色粉末覆盖,无翅。
小果大而直,棱角明显,果肉杏黄无味,皮厚,外果皮与中果皮可分离; 偶尔也有种子。
在东非和中非、南印度和热带美洲,用作食物的烹饪香蕉主要是这种类型(图2)。

我国栽培的主要品种有:①车前草。
它分为高、中、短3种。
高的为350厘米以上,中的为200至300厘米,矮的为200厘米以下。
品种很多,有角蕉、月蕉、米蕉等。
叶子又大又长。
花蕾呈红棕色。
果实大而直,棱角突出。
果肉几乎是淡黄色的白色,淀粉味,中等风味,带有随机种子。
耐寒、耐风。
这种来自云南的米蕉高度可达6米。
②粉红色车前草。
植株健壮,高约330厘米,茎粗壮。
叶柄黄色蜡色。
果肉柔软,呈乳白色。
又称牛奶香蕉。
③金山香蕉。
株高350-400厘米,茎细,叶长。
果实个大,果皮厚而光滑,果肉柔软甜。
不耐储存和运输,抗逆性也较差。
世界上栽培最多的香蕉包括大蕉、法国大蕉、皮森拉贾和姐妹大蕉,已知栽培品种有近 100 种。

粉红蕉

植株较高瘦,假茎淡黄绿色,有紫红色斑纹。
叶子窄长而薄,叶尖淡绿色,叶基两侧不对称,叶背和叶鞘覆有白色粉末。
小果近乎圆形,略显棱纹。
子实体短,皮黄色,果肉乳白色,软甜,皮薄。
它的抗压能力比香蕉强,但不如大蕉。
我国栽培品种有:①粉蕉。
株高约350厘米,茎粗壮,颜色浅。
叶子背面有白色粉末。
水果很甜,但缺乏风味。
尽管它对压力的抵抗力很强,但它很容易感染花叶病。
②香蕉糯米。
株高300-350厘米,叶子薄。
叶子弯曲下垂,上面覆盖着白色的粉末。
果实味甜、粘稠、芳香。
易患巴拿马病,产量低。
③龙牙香蕉。
又名郭善祥。
株高280-320厘米,茎黄绿色,有棕色斑点。
果实厚实无缘,有特殊香气。
不耐储存和运输。
它属于粉红香蕉的一个品种。
主要种植于福建省。
④象牙香蕉。
假茎高200-250厘米,茎黄绿色,有棕色斑点。
叶子背面的中间是红色的,有蜡质。
果指长,果肉甜而微酸,有特殊香气。
四川南部种植较多。

Bluog-goe、PisangAwak 等。
东非、印度、缅甸等国均有栽培,多用于烹调香蕉。
有超过 40 种变体。
此外,还有二倍体AA型贡蕉、甜蕉、四倍体泰国仙女蕉(ABBB)等,均栽培较少。

栽培技术要点

20世纪70年代之前,香蕉以吸芽芽为苗,也用作繁殖材料,切成片,每片上留有健壮的芽,在苗中生长消毒后放入苗床。
20世纪70年代后,大多数香蕉生产国采用组织培养方法,例如 将选育试管苗的植株的茎尖、芽尖、花芽、果柄移栽至田间栽培。
这种育苗方法不仅使繁育系数提高数千倍,还能大量繁殖健康、无病、高产、优质的苗木。

在亚热带种植香蕉,宜选择地势开阔、无冷空气积聚的朝南坡地。
需要先犁耕30至45厘米深。
我国南方地区的种植季节,春植为3月至4月,秋植为9月至10月。
使用宽行和窄的香蕉植株,中矮香蕉每公顷种植 2,400 至 2,700 株香蕉,高香蕉每公顷种植约 2,000 株香蕉。
一旦香蕉树结果实,植物就会自行干燥。
芽的顺序、类型和未来的果实收获期。
为下一代选好吸芽后,用铲子沿着母株与吸芽的连接处除去多余的吸芽,以免消耗母株的养分,影响产量。
香蕉生长快、产量高,需施大量钾肥。
氮、磷、钾的比例一般为2:1:4。
一般情况下,立春前施速效肥,促进新根萌发,蕉叶长到12~18片时施重肥,以增加雌花百分率,决定蕉冠数。
水果。
大量施肥会导致生长更快、开花提前。
当叶数25~27片时施促花肥,花后施促果肥。
冬季再次施肥,以保持植物坚强越冬。
当花序在中性花段上开花或雄花出现时,用锋利的刀将上部芽剪掉(从花蕾出现到芽破一般需要16至20天左右),以减少养分消耗,提早采收,也可以剪掉顶芽。
剪芽宜在晴天下午进行。

香蕉现蕾后要喷洒杀菌剂,防止病菌侵入果实,并在果轴外(底部开口)套塑料管,避免病虫害侵入和损害。
中国南方沿海地区的香蕉经常遭受台风袭击,因此用杉木和竹子作为杆子来固定果轴。
在大风地区,香蕉园必须建设防护林带。
亚热带地区的香蕉园易受冻害,因此要避免12月至次年2月间开花,如有越冬果实,可用塑料袋或蕉叶、草包裹新果。
寒冷过后,尽早施肥和浇水,以促进温暖后的生长恢复。

香蕉在子实体比较健康、果皮绿皮已褪去、树龄七至八年时即可采收。
收获后,采用人工催熟将果肉淀粉转化为糖。
烹饪 香蕉收获后即可煮熟。
香蕉必须小心采收,避免机械损坏,以增加产品的价值。

香蕉病害对中南美洲香蕉产区造成严重损害。
巴拿马病造成的损失严重,需要开发更多的抗病品种。
我国香蕉产区危害最大的病害是球病,而叶部易发生花叶心腐病。
这两种疾病都是病毒性疾病。
预防和控制的主要方法是减少病株和消除传染源。
主要害虫有菌蚋、蕉叶纵卷叶蛾、根线虫等,发现后应尽快喷药防治。

经济价值 香蕉是世界上重要的水果。
因其生长快、风味好、营养丰富、供货期长,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喜爱。
据中央卫生研究院分析,每100克食物中含有碳水化合物20克、蛋白质1.2克、脂肪0.6克,还含有钙、铁、磷等矿物质和维生素A、B、 C、D.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制成干果、果粉、果酱。
茎和叶均可加工利用,因此1965年至1985年世界产量增长了75%以上,贸易量呈指数级增长。
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各省份的产量也大幅增长。
目前,良种选育和保鲜贮藏技术正在不断完善,冬季香蕉和春季作物的种植已满足国际需求。
内部市场。

香蕉种质资源

具有一定遗传物质、对香蕉生产和育种有价值的植物的总称。
主要食用芭蕉属芭蕉亚属的两种,M. acu-minata Colla 和 M. balbisiana Colla,它们是许多栽培品种的原种。
这两个物种的后代及其变种或杂交种构成了栽培种的主体,分布于南北纬30°之间的广大热带、亚热带地区。
另一种是澳大利亚亚属的M. fehi Bert,称为Fehi Bert。
这种类型的香蕉应该在食用前煮熟。
它仅在太平洋中部狭长的岛屿上野生,很少人工栽培。

香蕉的分类和学名仍处于统一和混乱的状态。
1500多年前,中国根据茎叶的形状、假茎的颜色、果实的形状、芽的颜色等,将食用香蕉分为香蕉、大蕉和山蕉三种。
1955 年,N.W. Simmonds等人对肌肉属(A)和长茎芭蕉(B)这两个原始物种提出了一种基于细胞染色体倍增和遗传相关性的分类方法。
但对于如何使用学名仍存在分歧。

大戟亚属的栽培种包括二倍体(2n=2x=22)、三倍体(2n=3x=33)和四倍体(2n=4x=44)。
现有栽培品种中近1/3为三倍体,三倍体品种的栽培面积约为二倍体品种的100倍,成为商业化种植的主体。
全世界约有300个变种,根据染色体的组成可分为7个类群:

AA类群

源自A. acuta的二倍体群体。
发现于马来西亚、菲律宾和东非。
植株生长势一般,产量不如三倍体高,现有品种不多。
一些品种通常在杂交中用作父本。
如马来西亚的Pisang Lillin和东非的Paka,生长旺盛,抗巴拿马枯萎病和叶斑病。
长期以来,用于杂交育种的父本大多与这两个品种有亲缘关系。
又如越南香蕉,又称甜蕉,我国于1973年从越南引进。
果实含糖量极高,品质优良,但产量低,抗寒性极差,易花叶病。

疾病。

AB群

是A. bractata和A. longstem的二倍体杂种群体。
原产于印度南部。
目前已知的只有一种,即 NeyPoovan。
树体细弱,生长势弱,果实酸甜。

AAA类群

三倍体类群品种最多,分布范围广,栽培面积最大。
它是世界上商业种植的领先机构。
其中大米歇尔原产于东南亚、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品种繁多。
植株高大,生长旺盛,果穗大,果指长,排列整齐。
成熟时外皮呈金黄色。
它曾经是世界贸易中最重要的物种。
最大的缺点是对巴拿马枯萎病的敏感性较高。
中南美洲主要香蕉生产国已逐步淘汰或仅限于新垦区种植。
主要突变株系有Highgata、Cocos、PisangAmbon、Bluefields)等。
其中,只有加文迪什族原产于中国。
植株矮小粗壮,抗风能力强,能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
它不仅是亚热带广大地区栽培的基本品种,而且具有高度的抗枯萎能力,在中南美洲的香蕉产国取代了大蜜,成为主要栽培品种。
有许多变种散布在世界各地。
属于矮化型的包括矮化香蕉,中矮化型包括矮化香蕉的大品种等,在国外包括这些; 属于高大型的有高大品种、齐蕉等。
味美、仙娇、北娇,国外有拉卡坦、罗布斯塔、波约、威廉姆斯、格兰德奈恩等。
此组中还有红香蕉和绿香蕉,主要用于观赏花园。
该树树干长,抗风能力差,果穗小。

AAB群

大多数品种起源于印度的三倍体群体,那里也有体细胞变异系。
菲律宾是其次要起源中心。
该组包括烹饪香蕉,印度最重要的香蕉品种有 Pis-angRaga、Kelat、Pone、MaiaMaoli、Mysore、Silk 等。

ABB群

三倍体种群,起源于印度东北部、菲律宾和印度支那。
有很多品种,包括煮香蕉。
植株生长旺盛,耐旱、抗风、适应性强。
水果富含淀粉。
它们主要分布在干旱、需要淀粉类香蕉作为主食的地区,如印度东北部、东非海岸、龙莫亚群岛等。
国内有长、短芭蕉之分,国外有Bluggoe、Awak、Mon-than等。

AAAA群

目前四倍体群体仅有少数品种,全部都是通过杂交育成的,大多存在耳小、生长斜等缺陷。
短指果虽然已经试种,但并没有受到市场的欢迎。

ABBB群

目前,已知的物种只有Klue Teparod,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的天然四倍体。
分布于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植物较粗壮,抗病力较强。
果实厚而灰色,未成熟时,果肉呈海绵状,有独特的气味,通常煮熟后加糖制成蜜饯。

我国野生香蕉资源分布广泛、丰富。
北起广东乐昌、广西阳朔,南至海南省栗木岭,西至云南孟连,东至福建眉山,都有成片或零星的野生蕉林。
垂直分布以海拔300~600米为主。
600米以上呈零星分布; 尽管野生资源极其丰富,但系统的调查研究还不够。
已知材料属于AB海南营根野生香蕉。
又可分为黄皮野蕉和红皮野蕉两种。
每个果实有近100粒种子,没有食用价值。
当地人利用其假溪流作为食物。
抗寒、抗病能力强,对土壤的适应性也强。
②吉景山山野芭蕉。
植株参差不齐,果实整齐排列成四行,种子发育良好; 性喜湿润,较耐水。
抗寒、抗病能力强。
还有野生乐昌香蕉,属于AB型,散布于广州郊区、湛江郊区、兴宁等地。
当雌花开花时,授粉室必须继续发育,否则无法形成果实和种子。
乐昌野蕉非常耐寒、耐瘠薄、抗病力强。

长期采用外来香蕉,对于充分利用体细胞突变培育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这种类型的突变几乎包括所有性状。
在300多个栽培品种中,大约有一半是由体细胞转变而来的。
我国主要栽培品种中,有高大种、短切大种、大种、油蕉、神仙蕉等。
南美洲中南部,瓦莱里是通过身体细胞的突变而被选中的。

香蕉杂交育种较早。
它始于1902年,但由于缺乏连贯性,收效甚微。
未来还将在不同国家进行杂交育种试验。
从长茎和杂交获得的后代很难使用。
从现有的结果来看,主要是母本为主,有野生蜂蜜及其变异。
不满足商业化生产要求。
利用多种双联或合成亲本获得的后代,大部分仍因耳朵小、果指短、斜生等缺陷而被淘汰。
香蕉杂交育种难度大。
广东省果谷研究院建立了国家香蕉种质资源园,收藏香蕉种质资源170份。

文章推荐

玉米的来源和历史故事

玉米的来源和历史故事

玉米与赫鲁晓夫的传奇故事在我们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像玉米一样平凡,却常常见证不平凡的故事。本文探讨了一个涉及苏联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和玉米的传说。赫鲁晓夫

幸福树叶子一碰就掉原因及解决方法

幸福树叶子一碰就掉原因及解决方法

幸福树掉叶子一碰就掉是怎么回事1、适当浇水的原因:浇水过多会对幸福树的根系造成损害,导致其落叶。浇水不足会导致叶子缺水而脱落。解决办法:浇足水,保证土壤湿润

红薯种植密度:窄垄与宽垄种植对比分析

红薯种植密度:窄垄与宽垄种植对比分析

地瓜一亩多少棵由于红薯种植范围广泛,各地的种植方法也有所不同。有些对单株植物使用窄脊,而另一些则对双行使用宽脊。以长度为60米的土地为例,每英亩的宽度约为11米

海南水果一览表

海南水果一览表

海南应季水果时间表大全海南是热带水果天堂,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自然环境孕育了种类繁多的美味水果。下面是海南时令水果详细表,帮助您更好地选择和品尝各种新鲜水果。